近日,上海市第十一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正式頒發,沐鸣2娱乐高等教育研究所潘藝林教授榮獲一等獎🎈,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曾守錘教授榮獲二等獎。這是沐鸣2娱乐在該項成果獎評選中首次獲得一等獎👋🏽。
潘藝林教授此次獲獎專著《從超越到世俗——西方高等教育的當代轉型》,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單列學科)🧑🦳、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國家重點課題“轉型期西方教育哲學的發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的研究成果之一👱🏻♂️。該研究歷經十年,綜合運用了文獻法👩🏼🎤、實地調研、案例研究、專家訪談、政策分析和比較研究等方法🦸🏻♂️,對西方高等教育改革的現狀👩💻、背景、理論基礎🍭、發展趨勢與實質進行闡述和分析。成果揭示了當代西方高等教育在質量控製、日常治理、平等主義、消費主義🕘、功利主義方面的“五個轉型”🤱🏽,轉而未變的地方及其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研究表明🧛🏽,以多樣性著稱的西方高等教育從超越走向了世俗,雖然曾經的獨立🪩、高雅已被各種世俗流行的東西所籠罩,與育人📃、學術、良知🧖🏽🚕、公平等大學宗旨有所偏離,但獨立探索高深學問的精神氣質猶在,其傳統與根基未變,依然能夠肩負起其他任何機構都無法擔當的責任🌤,非常值得我國建設現代大學製度參考、借鑒🧙🏽♀️。孫艷麗、湯立群、胡寶林等老師作為成員參與了該課題的研究工作。
曾守錘教授此次獲獎專著《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研究與實務》主要嘗試回答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在“城鄉分治,一國兩策”的社會背景下,當流動兒童進入處處充滿社會排斥的城市社會時,他/她們將面臨怎樣的困境🫄🏼?遭遇怎樣的壓力?結果會怎樣?為什麽有些流動兒童適應良好🏕,而另一些卻適應不良🌹?二是學校在促進流動兒童的社會適應中可以起到怎樣的作用🧑🏼🤝🧑🏼?在開展流動兒童及其家庭的介入和幹預中,應遵循怎樣的原則和策略?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是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領域的最高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上海市第十一屆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的評選活動於2014年3月啟動🎬🧔🏼♀️,經各區縣、各高校推薦🌕,專家評選💪🏼,上海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審定並網上公示,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統一頒發獲獎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