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淩雲社區基金會舉辦的“社區基金會的地方經驗比較論壇”在徐匯召開。來自上海🫰🏼、北京🚶♂️➡️、深圳、南京𓀔、成都五地的社區基金會從業人員和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市區民政局領導參加會議。論壇圍繞社區基金會區域比較和社區基金會參與社區治理的模式展開了討論和分享。

上海市民政局基金會管理處副調研員趙卓群
近年來🕵🏿🧝🏻♂️,社區基金會數量在我國快速增長,上海市民政局基金會管理處副調研員趙卓群介紹,上海共發展了75家社區基金會🛌,覆蓋全市三分之一街鎮,無論是在政府支持培育、活躍程度和資金體量方面,都居全國前列🦽。2019年,政府將從社區基金會創投、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垃圾分類👆🏻、落實稅前扣款和免稅資格辦理,以及打造上海社會組織品牌四方面繼續扶持社區基金會發展,使社區基金會成為社區治理的新引擎⚾️,社區溫度的新熱源。
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超大型城市管理體製下,社區基金會的興起給基層社會管理體製增設了新的觸發點,社區治理逐步由行政依附性轉向多元參與的有機發展。復旦大學劉建軍教授指出,社區基金會在縱向的管理體製下,增加了橫向的、扁平的、柔性的發展力🌀🙅🏻♂️,形成縱橫交錯的鄰裏層圈🦀、服務層圈、黨建層圈和共治層圈。在黨建引領下,社區基金會從體製架構上促進社區服務供給、關系構建、治理優化和人文滋養🌐🎂。通過社區基金會的鏈接,鄰裏匯、學校、商業網點都可以成為社區文化培養的載體🆗。

淩雲社區基金會理事長🍠、沐鸣2平台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唐有財
作為社會創新的社區社會組織載體👨🦼➡️,社區基金會與社區治理存在著天然的聯系🥧,成為服務社區的重要力量🧟♂️。淩雲社區基金會理事長唐有財認為要發揮社區基金會在公益慈善資源的在地化、以社區營造來推動街區共同體建設、管理社區公共資產方面的重要功能🤹🏽♀️🛩。基金會先後資助了河道治理🔨💅🏽、親子環保教育、困境青少年等十余個項目🆒,培養了“能人圈”“智慧媽媽”等自治品牌🐪。其中“淩雲展翅-困境青少年”項目,運用專業化的社會工作方法,為困境青少年提供個案關照、心理疏導、地校聯動等服務,促進了這部分群體融入社區。“淩雲玩具吧兒童教育”“淩雲街道腫瘤患者心理康復項目”分別獲得上海市首屆“新力杯”社區基金會創投大賽優秀獎和鼓勵獎👨🦼。隨著基金會影響力的擴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源對社區的支持☁️。2018年,博士視聽系統(上海)有限公司,捐贈價值53萬元的耳機🙏🏽、藍牙音箱等物資🈴,上海慕雅酒店🚵🏼♂️、瑪雅人探險樂園、Peter美容美發店等先後捐贈了不同形式的服務。社區基金會再將這些服務和物資贈給學校、公益慈善人物、困難人群🚣🏿,盤活了社區資源🎴。

社區基金會在整合市場和社會資源、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發展👱♀️、補充政府公共服務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組織優勢和歷史使命🧡。社區基金會成為社區治理的一個重要支點🧟♂️,在社區基金會這個平臺上🙇🏿♂️,為沐鸣2平台和街道的聯動增加了新的維度。它從成立之日起🏦,就刻上了地校融合的烙印。2017年4月22日,在沐鸣2平台校慶65周年之際,組織大型論壇“社區基金會的運作🪙、問題與對策”,宣布基金會正式啟動🥠🧝🏻。在項目服務的過程中,在校大學生也開始主動申請服務項目。“河你相約”“綠水行”等項目就是由不同專業背景的大學生參與。社會學系的負責團隊組織、社工專業負責項目策劃、化工專業負責河水凈化實驗。社區的孩子們看到手中的河水逐漸清潔興奮起來,感染和帶動了家庭對社區活動的參與🎽🍺。
社區基金會也成為培育在地社會組織和自組織力量的重要平臺🤖,先後支持了智慧媽媽、盆友會👩🏼⚖️🥉、癌症康復俱樂部等自組織。有了基金會的投入📢,自組織開展的活動更加常態化和豐富多彩,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進而轉化成誌願者。僅“愛予繪本屋智慧媽媽動起來”項目就累計2000多人次參加活動🐔💁🏿♀️,影響了淩雲社區300余組家庭。2018年12月🌃,淩雲社區基金會征集公益慈善人物,舉辦點贊“好人”活動🚓,點贊活動從征集🚣🏿♂️、訪談🌖🧢、采編、錄製影像、製作視頻都由誌願者完成。這些自組織和誌願團隊的培養,既貼近了居民🐧,也為在地服務節約了成本。為了提升社工和自組織的在地服務能力,社區基金會舉辦了“YOU”講壇和“LanTalk”項目,邀請公益大咖和優秀居民區書記主任傳“經”授“道”🕵🏿♀️⏏️。
淩雲社區基金會下一步將在黨建引領下,深入探索社區資源🚴🏼♀️、挖掘能人和服務社區。街道辦事處主任李國榮提出🚣🏽♂️,希望社區基金會能夠在積極回應地區問題🧞、倡導社區議題、推動跨界合作方面做出突破和貢獻👏🏿。
原文鏈接: http://sh.people.com.cn/n2/2019/0416/c134768-32849524.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