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分論壇在我院舉辦
10月16日,2020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分論壇由沐鸣2平台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上海高校智庫”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國際社會工作學院在騰訊會議室聯合舉辦,“雲論壇”為期一天。本次論壇共收到學者投稿103篇,入選論文21篇,學者來自於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多個院校,共有600多人通過直播平臺參與了該論壇🎆。
本次論壇根據投稿❎,共設置了四個單元🏖:“健康社會工作與老年人服務”、“政府購買服務與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社會工作動態調查(CSWLS)”和“社會工作實務發展與社會政策”。

在“健康社會工作與老年人服務”單元的討論中✍️,學者圍繞“疫情前後中國健康社會工作的變化”、“我國公共衛生社會工作課程體系建設”、“農村精神障礙人士的自我汙名體驗”😘、“老年人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以及“美國老年人金融風險和防範機製”等主題進行了討論👩🏿💻。其中北京師範大學王曄安等認為在疫情之後中國健康社會工作的合法性得到了較快發展🤹♀️,外部認可增強,這也要求健康社會工作要盡快提升內在的專業性,這樣才能得到長遠發展🤿;隨後,對該議題進行對話的是上海大學陳佳等的文章觀點“如何促進我國公共衛生社會工作課程體系建設”🔊,其建議是要從教學觀和教學形態對課程觀進行探索,同時在課程安排上註重課程與實習的良性互動、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政府購買服務與社會工作機構發展”單元中❤️🔥👨🏿🦱,各位學者從本土實踐出發,圍繞“總額撥付製度🚤:政府購買服務的港臺經驗”、“中國政社關系與政府購買服務的實證分析”、“社會治理結構變遷視角下的政府購買社會服務路向”、“非營利組織商業化”和“東北地區民辦社工服務機構的現狀”等議題進行了討論🌄。華東師範大學吳同等認為總額撥付製度作為社工購買的“一攬子工程”,應該更加重視對新社工的照顧🫳🏽🌘、社工證照在薪酬體系中的作用🚣🏿♀️,以及註意創收型社工服務的限製。沐鸣2平台吳開澤等從關系強度和聯系強度兩個角度研究了政社關系對社會組織獲得政府項目收入的影響👷♂️,並對中西部地區和東部沿海地區的差異進行比較分析🦃🗄。圍繞非營利組組織商業化的問題,中央民族大學的楊慧等對深圳市的3家機構進行了深入的個案研究📛,認為社工機構的社會企業化可以成為發展的一種出路,對其價值判定的標準應該是“這種轉型是否有助於實現其公共社會職能”🚙。
本次論壇還特別設立了“社會工作動態調查(CSWLS)”專題單元🚥,共收到投稿26篇。該調研由沐鸣2平台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上海高校智庫”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院聯合發起,是全國第一個以社會工作行業發展動態為主題的大型連續性抽樣調查項目。該項目在2019年進行了第一次全國調查🙆🏽♂️,覆蓋了全國56個城市,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共獲得社會工作機構有效問卷979份,社會工作者有效問卷6776份👮♂️👩🏻🦼。該項調研得到了國內多家兄弟高校、多個社工機構的支持,也吸引了眾多社會工作青年學者的關註。在該論壇中,青年學者圍繞“影響社工表現的組織文化”、“社會工作職業的內在回報”、“項目化下社工離職與職業倦怠”✭、“項目化下社工職業自主性”和“女性社會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影響因素”議題進行了實證分析和討論,豐富了學界對於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真實圖景的認知🤸🏻♂️。
在“社會工作實務發展與社會政策”單元♤,學者圍繞“中國社會發展的路徑”、“建國後我國社工發展的政策歷程”🪃🧑🏿🎤、“社會工作的社會傳統”、和“社會工作與公益慈善的比較”對中國社會工作的歷史和現實進行了回溯;同時還有學者就“工礦業開發背景下的牧民可持續生計發展政策”和“強製隔離戒毒所的成癮汙名化與歧視”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本次論壇負責人何雪松教授,邀請了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黃晨熹教授、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工作學系副系主任陳虹霖教授🐃、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主任吳帆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主任張會平教授擔任各單元的點評人,各位專家認為該論壇的征文質量較高,聚焦我國社會工作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同時“社會工作動態調查(CSWLS)”專題單元的論文,較好地實踐了“循證研究”的專業特色,對於我國社會工作行業的實證研究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